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京剧乌盆记剧情是什么

京剧乌盆记剧情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苏州人氏刘世昌一日骑驴回家,因为行李承重,便在沿途的赵大家中借宿。未料赵大夫妇见财起意,将刘世昌杀死,夺走了刘世昌的资财。

又将刘世昌的血肉混在乌泥中烧成了一个乌盆。刘世昌因为思念家中的妻儿老母,其魂魄不肯离去,便附在了乌盆之中。

他日,一个叫做张三的老头(绰号“别古”)因记得赵大四年前尚欠其400文的柴钱,便前去赵大家中讨债,讨回欠款后,又向赵大要了一个“黢黑”的乌盆作为利息。

不想在回到家中,“乌盆”向“别古”述说其了他被害的遭遇,并央求“别古”带他到包公处鸣冤。“别古”带着乌盆到了包公处鸣冤,包公随即把赵大夫妇传唤到堂,分开审讯。

包公先使诈术,让刁氏相信其夫赵大已经认罪,并说全是刁氏的主意。刁氏怒其丈夫无情义,便向包公承言了所有罪状,并把赃款的余额如数上缴。

包公再将赵大唤来与刁氏当堂对质。不料赵大死活不认,包公大怒,命衙役动夹棍,不想赵大经不住大刑,便死在大堂之上。

赵大死后,包公随即把刁氏上交的赃款余额还有赵大的家当变卖折现后的所有钱款一同交与刘氏婆媳。刘氏婆媳因为感激“别古”替丈夫鸣冤,愿为他养老送终。

“别古”也受了刘氏魂魄所托,愿照顾其遗孀小孩。最后三人一同回了苏州。而包公因为妄动大刑,致赵大毙命,被上级革职。

一时无处可去,带着家仆包兴回去京师。不想路上又遇到山贼。便有了《三侠五义》第六回《罢官职逢义士高僧 应龙图审冤魂怨鬼》。

京剧乌盆记剧情是什么

扩展资料:

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第五回乌盆诉苦别古鸣冤的片段,主要讲述包公到定远县赴任破获的一起贪财行凶命案。

被后人演绎成经典京剧剧目,乌盆记,一名《奇冤报》,又名《定远县》。系老生传统戏,多个流派都有此剧目,在演唱上有不同处理。

《乌盆记》中的张别古是一个替冤屈者鸣不平的小人物,角色身上有很多可笑、可气、可爱的地方,每句台词都凝聚着一个古稀老人的人生经验和生活哲理。 据悉,张别古的台词最初借鉴了很多相声里的包袱。

人物介绍:

1、张别古

文学人物,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第五回里,包公审理乌盆记中为人伸冤的仗义老者。他原来是打柴的老者,因赵大欠了他的柴钱。

前去讨要,得知赵大害人性命,尸骨烧成乌盆,张别古为死者刘世昌伸冤告至包公堂前,最后刘世昌的冤情得雪,包公杖毙赵大,赏了张别古。

2、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

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

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

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