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尝尽愁,欲说还休。 这是李商隐的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不是李商隐的,而是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这两句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少年时代不知愁苦,无愁找愁,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此时却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愁”的深沉博大。
词的原文如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白话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为赋新词强说愁: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休,停止。
扩展资料: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至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间。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