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制战机在世界上的实力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俄美军用战斗机性能大比拼 一、影响俄罗斯军用战斗机研制与生产的主要因素(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研制力量依然雄厚。苏联解体后,除著名的安东诺夫设计局由于其所在地是基辅,已属乌克兰管辖外,其它著名的飞机设计局,如米高杨、苏霍伊、图波列夫和卡莫夫设计局,都归属了俄罗斯。这些设计局研制能力强,设计经验丰富,基础性研究也比较扎实,因此,俄罗斯仍具有雄厚的研制力量,这是俄罗斯军用战斗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二)、俄罗斯拥有前苏联多年积累下的技术设备。从70年代开始,前苏联军用战斗机的设计思想已由简单实用的原则,转向了立足在技术上全面赶超美国。在这一原则思想的指导下,前苏联增加了对航空新技术预研的经费,仅1973财政年度对用于航空技术开发的投资就高达34亿美元,以后逐年增多。这对于90年代俄罗斯研制和生产战斗机势必产生重大影响,因为根据航空技术的发展规律,对航空技术开发的投资,一般要在15-20年以后才能产生效果。因此,俄罗斯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制与生产是有着比较充裕技术与装备储备的。(三)、政府与军方全力支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航空工业虽然一度趋于混乱,但在政府和军方的全力支持下,很快就稳住了阵角。政府和军方还立即制定了一个航空工业21世纪的发展规划。该规划要求研制新一代作战飞机,如苏-34、I-42等,该规划的实施,必将使俄罗斯在21世纪初拥有先进的军用飞机,并使其继续保持空中力量强国的地位。(四)、经费短缺是制约俄罗斯军用战斗机发展的主要因素。90年代是俄罗斯军队80年代以来最困难的10年,军队建设在国民经济和国家政策上不再享有绝对优先的地位,军费开支逐年下降,1995年俄制费开支仅为120亿美元,是1987年的二十五分之一。由于经费短缺,不旦使空军的新型飞机不能按时服役,而且空军的飞行时间也大为减少,目前每名飞行员的年飞行时间仅为30-50小时(北约国家为180小时以上)。一直为经费困扰而进展缓慢的I-42战斗机,也已面临下马的危险。因此,经费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到俄罗斯空军在21世纪初的实力。二、俄美军用战斗机性能及技术对比(一)、动力装置。苏-27在做“普加切夫眼镜蛇”机动动作时,迎角可达90-120度以上,发动机仍能正常工作,既不失速,也不偏离,而且在恢复平飞后增速很快。其原因是在设计发动机时就考虑了提高喘振余度,如米格-29的RD-33发动机,每组压气机的平均增压比为1.33,而同级的美国F-404发动机的增压比是1.54,法国的M-88发动机则高达1.61。(二)、载油系数及航程。苏-27B机内载油量为9400公斤,载油系数0.45,不挂副油箱航程为3900公里,正常起飞推重比略高于美国的F-15C,作战翼载荷也不大,这就保证了飞机的高性能。美国F-15C带有保形油箱使载油量达15900公斤,载油系数达0.50以上,航程5700公里,但飞机的超音速性能受到影响。(三)、续航能力。苏-30飞行14000公里要4次空中加油,而F-15C飞行同样距离需6次以上空中加油。(四)、起降性能。俄制米格-29起飞与着陆距离分别为240米和600米,而美军的F-16则需400米和670米,而且所有俄制战斗机都在进气道上采取了一种特殊措施,使其能在野战条件下于简易机场上使用,而这一性能在现代战争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五)、气动布局。俄制的米格-29、苏-27的气动布局吸收了美军F-14、F-15的双垂尾,F-16、F-18的边条等。苏-27采用了前缘延伸边条,与美机相比的优点是:产生强涡流,在60度和更大的迎角时能吹走部分紊流附面层,具有较好的俯仰操纵性,具有大过载飞行能力。(六)、材料。米格-29M大量采用了复合材料及铝锂合金。虽然增加了许多机载设备,但其结构重量仍与米格-29A相同。这表明俄国在复合材料的运用上并不比美国落后。(七)、弹射座椅。俄制米格-29、苏-27的K-36P弹射座椅能在1400公里/小时下有效工作,而美国同类型产品有效工作时速最大还不足1000公里/小时,同时俄制弹射椅还有抗强风压侵袭、直立姿态下降等优异性能。美空军和海军都已购买俄制的K-36P。(八)、操纵系统。进入90年代后,俄制战斗机的操纵系统已有很大改观。目前,苏制苏-30、苏-33等都已采用了数字电传操纵系统。据了解,俄国正在研制的I-42可能采用了光传输操纵系统,并于1992年在米格-29飞机上进行了试飞。这说明俄国在操纵系统方面与美国已不相上下。(九)、隐身技术。各国情报界一般都认为俄国的隐身技术落后于美国,其原因是美国已拥有F-117和B-2等隐身飞机,而俄国的隐身飞机仍尚处在研制阶段。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上的因素。隐身飞机除技术精密、结构复杂外,其价格也极其昂贵,非一般国家所能承受,就是美国装备量也很小。二是俄国对策上的因素。美国的隐身飞机出现后,前苏联没有立即效仿进行研制。俄国认为隐身飞机对空中作战飞机的威胁并不大,而对战略目标威胁却很大;隐身飞机只对短波雷达有隐身作用,对长波雷达是无效的。因此,前苏联采取的对策是进一步完善防空体系,如研制了SA-12防空导弹,改进了A-50预警机和米格-31截击机的雷达系统,使之具备反隐身能力,迫使美军在实施突防决策时不敢轻意运用隐身飞机。(十)、飞行性能。米格-29、苏-27能以110度以上的迎角平飞和以180度侧滑角作低速后退曲线飞行,而且能操纵自如,这一飞行能力不但显示出它们拥有突出的纵向、轴向及横向敏捷性,而且具有很高的战术价值:空战时,飞机的迎角越大,其调转机头的指向能力就越强,争取第二次开火的机会就越多。苏-27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飞行动作,可使飞机迅速减速,使追赶的敌机前冲至不利的位置,使苏-27更有效地寻找到开火机会。上述这些性能,是任何现役西方战斗机所不具备的。另外,拉起大迎角急转180度特技也是美国和德国在X-31验证机上竭力想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作用是为使飞机摆脱敌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的跟踪并争取第二次开火的机会。由此看来,俄国已较好地解决了超大迎角飞行的问题,而美国至今还未很好地解决,X-31验证机只飞到了74度迎角,F-22只有70度迎角,而俄罗斯下一代I-42的大迎角性能将比现在的更为优越。(十一)、机载武器。1、导弹。(1)俄制R-73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同时具有近程和远程机动作战能力的空对空导弹。其导引头跟踪目标总活动角达140-180度,说明该导弹偏轴发射角很大,至少为(70度。而美国同类的AIM-9L“响尾蛇”导弹只能在半锥角范围内跟踪,偏轴发射能力仅为(30度,R-73采用推力矢量控制技术,射程为40公里,AIM-9L只有20公里。据分析,如果俄美战斗机进行近距空战,获胜可能性大的一方将是俄制飞机,因为除了空对空导弹的性能差距以外,俄方飞行员还配有头盔瞄准具,它与R-73配合能达到快速跟踪、快速瞄准、快速开火的要求。(2)俄制R-77中程空对空导弹是俄罗斯战术、战略飞机于90年代中期装备的制式空对空导弹,其独特的栅格状控制尾翼技术,给该弹以极强的稳定性,在大迎角时不失速,重量轻,尺寸小,机动能力好。它是发射后不用管的导弹,可攻击以12G作机动飞行的目标,最近、最远射程为300米和100公里,西方国家同类导弹中只有美国的AIM-120导弹才能与之媲美。虽R-77比AIM-120稍重一些,但射程却远,而且攻击机动性能更好,能拦截中、远程空对空导弹。目前,俄方正在对其进行改进,重点是增大射程,以攻击敌方的预警机。2、航炮。米格-29、苏-27配备的的30毫米单管航炮为内埋式安装,备弹250发,射速3000发/分,其火力大于美军飞机上20毫米航炮的火力。(十二)、火控系统。俄罗斯战斗机的火控系统一般由火控雷达、红外探测器、激光测距机等组成。它们不旦可以单独使用,而且可以综合使用,更可以与头盔瞄准具互连使用,抗干扰能力较强。例如,米格-29M的火控系统由雷达、红外控测器、激光测距机、电视摄像机等组成,其火控雷达探测的距离为100公里以上,能同时跟踪空中的10个目标,并能同时攻击其中的4个目标,该雷达也能对地面目标进行跟踪、锁定,这一能力不亚于美国F-16C战斗机的AGP-68雷达。由此可见,在火控系统方面,美、俄大致相当,俄罗斯在某些方面还略占优势。(十三)、防空(地空)导弹系统。由于防空导弹在整个空战中的地位与作用日渐上升,因此有必要对俄、美两国的防空导弹也在这里做一简单比较。由于美国“爱国者”导弹在海湾战争中拦截俄制“飞毛腿”导弹的成功率高达80%以上,因此它的名声大振。其实,它并非能稳坐世界地对空导弹的“第一把交椅”,前苏联于80年代初装备部队了一种С-300ПМУ导弹,西方称其为“萨姆-10”,并送绰号为“牢骚”。请看“牢骚”与“爱国者”在一些基本性能上的比较:“牢骚”能够发现185公里距离上的目标,同时处理120个目标,并同时制导12枚导弹攻击其中6个不同的目标;“爱国者”能够发现150-160公里距离上的目标,同时处理100余个目标,同时制导8枚导弹攻击3个不同的目标;“牢骚”的战斗准备时间为5分钟,“爱国者”要30分钟;“牢骚”垂直发射,可拦截360度范围内的目标,“爱国者”38度仰角发射,拦截范围是正前方扇形范围内;“牢骚”射高范围是25-27000米,“爱国者”是300-24000米;“牢骚”所有装备都装在8×8的越野卡车上,有较好的机动性与越野性,“爱国者”的所有装备都在拖车上;“牢骚”粗、大、笨、重:长7.25米,直径0.508米,发射重1664公斤,“爱国者”精巧强悍:长5.31米,直径0.41米,发射重1000公斤。“牢骚”的制导方式是无线电制导和未端主动雷达主动寻的制导;“爱国者”采用复合制导,初始阶段按预编程序飞行,中段靠无线电指令制导,未端采用一种特殊的半主动雷达(即TVM制导方式)制导。另外,“牢骚”的发射比较独特:第一阶段是冷弹射,即由发射筒内的压缩空气将其垂直弹射至30米高度后,导弹发动机才点火飞向目标。综上所述,总体上二者旗鼓相当,细细分析“牢骚”略胜一二。(十三)、实战比武。据报导,在1994年秋美军兰利空军基地第一战斗机联队应邀访问俄罗斯空军利佩茨克前线航空兵战斗训练和进修中心期间,双方以苏-27UB双座歼击教练机、F-15D双座战斗教练机对阵,进行了一次实战条件下的比武。第一回合是苏-27UB进入尾随攻击F-15D位置,F-15D做规避动作。结果无论F-15D怎么翻滚腾挪,也摆脱不了苏-27UB的追击,当F-15D用最大加力企图甩掉苏-27UB时,苏-27UB仅使用最小加力状态就追上了F-15D,最终F-15D被苏-27UB的雷达锁定。第二回合双方交换攻防位置,一开始苏-27UB就做了一个最大加力状态的急速上升加左转弯,尽管F-15D也用最大加力追赶,但由于飞机最大推力比的差异,俄方飞出了攻击范围。苏-27UB摆脱追击后,立即做了一个180度急转弯,转守为攻,目视发现F-15D,当转到270度时即占领了F-15D尾后的有利攻击位置,锁定目标。由于苏-27UB是在瞬间甩掉攻击者并转到其后方的,所以美方一时竟失去了目标,最后求助于地面雷达导引才得知苏-27UB已在其后的有利位置,但无论怎样机动,都象第一回合一样,无法摆脱被攻击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