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什么是先验唯心主义

什么是先验唯心主义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什么是先验唯心主义

先验唯心主义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对自己哲学的称谓。1781年他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首次提出。康德把统一的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自在之物”世界。“自在之物”是指离开意识而独立的自身存在物,它是感觉的源泉;但康德又认为“自在之物”是彼岸的、超验的,人们只能认识“现象”,而“自在之物”是根本不可认识的。这样,康德就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划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宣扬不可知主义。康德从自在之物不可认识这一观点出发,建立了他的整个先验唯心主义体系,特别是先验论的认识论。康德把人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阶段。在感性阶段,他认为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对象对人的感觉器官的刺激作用提供感觉,这是知识的质料,是人类知识成为可能的客观条件。在对象刺激之前,人就有一种接受感觉经验的能力,它能把杂乱无章的感觉资料进行整理。这种先天的能力在于它能把外物的刺激所提供的质料赋予一定的形式。这种先天的纯形式有两类:一类是感性的,另一类是知性的。时间和空间就是人具有的先天感性直观形式。知性的纯形式是人们头脑里天生就有的一些范畴、概念,即因果性、必然性、规律性等。人们只有运用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先验形式整理和综合由对象引起的杂乱无章的感觉材料,才能获得感性知识。在康德看来,人们所认识到的仅仅是由被给予的质料与我们所固有的先天直观形式结合而产生的东西,康德把这种东西叫现象。现象在他那里是主观的产物,是认识的真正对象。这些现象既不是感觉素材内在的本质属性,更不是“自在之物”的固有性质和客观表现。这样,康德就由承认对象的独立存在这一唯物主义原则出发,通过割裂时空与物质不可分的关系,把自己的哲学引向唯心主义。康德认为人们的认识还必须由感性、知性阶段进到理性阶段。理性是一种最高的认识能力。不过,理性在要达到它所不可达到的东西即在思维理念时,要陷入不可解决的自相矛盾,即“二律背反”。在康德看来,理性也是软弱无力的。这种矛盾证明通向自在之物的大门对于理性来说也是关闭着的,人们的认识能力把握不了绝对真理。康德错误地认为事物的本质无法认识,贬损理性,为宗教信仰留下了地盘。康德认为自己的哲学既不同于笛卡儿的“置疑的唯心主义”,也不同于贝克莱的“独断的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