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说的打桩摸子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打桩模子 指无许可证设摊做生意的人。又指掮客、投机倒把、炒卖外汇、证券及贩卖外国香烟的人。该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上海有一种特殊的行业,叫“打桩模子”。按字面翻译,这是沪语“站在街头的人”的意思。打桩模子如同一个桩子伫立街头,他们从事倒卖月饼票、戏票、火车票、足球票、演唱会票,以及回收交通卡、商场现金卡,甚至还有回收购物发票的(这是某些商场承诺用发票计算点数奖励的缘故)。 打桩模子的雏形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是上海打桩模子迅速发展的年代,各种机会、各种信息都可以赚钱。开始是外汇券,后来直接倒卖外汇,主要是美圆。“外汇有伐?外汇有伐?”那时候,南京东路华侨商店门口,这种“模子”多得很。香烟票、自行车票、电视机票都曾是打桩模子的倒卖对象。以后社会上什么热门,什么便是打桩模子热烈追逐的对象。万体馆香港明星演唱会、F1赛车、大剧院的经典剧目,票价经打桩模子倒一下,会涨到几倍至十几倍。“打桩模子”有这样的眼光,看准哪个票子会紧张,会有fans的追逐。他们便会提前大量收进,然后高价放出。他们专业从事这行,从中赚取差价,体现了上海人很精明的一面。 每年中秋节前,“打桩模子”十分活跃。那些每年中秋可以收到几十张、几百张月饼票的人,发愁这么多月饼吃下去,定会伤了脾胃。便隐匿了身份同打桩模子做起交易。每年春节前,代币购物券、商场现金卡都是打桩模子热衷的对象。据从事这行的人吹嘘,一个中秋季节,一个打桩模子可以赚到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他们中还有几等不同的模子,有的直接站在街头“打桩”的,还有专收“打桩模子”的。后一种直接同商家或厂家交易,因为他们早已同商家或厂家达成了默契,成为这种票子流通环节的必要部分。打桩模子真正成熟、形成专业,大概是九十年代的事了。 二十一世纪最初的十年,上海“打桩模子”方兴未艾。“打桩模子”现象成了上海的一种特有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有人说他们扰乱经济秩序,但是他们顽强地在社会经济大潮中分一杯羹。他们以上海人的精明在法律边缘和非主流社会生存,他们深知价值是通过流通来体现的,流通就会增值的道理。它同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社会经济生活在运行,“打桩模子”可能不会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