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是什么意思?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这两句诗的白话译文是:亲戚或许还悲哀,他人早忘已欢唱。死去还有何话讲,寄托此身在山冈。

已歌:已经在欢快地歌了。是说人们早已忘了死者,不再有悲哀。

何所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托体:寄身。山阿(ē):山陵。

这句诗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拟挽歌辞三首》其三,写的是想象中的下葬情形。诗人对下葬后的幽冥世界不猜测,也认为贤达也不能逃避死亡,与当时追求神仙得道的风气迥异。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是什么意思?

扩展资料:

陶渊明于晚年写下了《拟挽歌辞三首》组诗,假设自己死后的情况,表达了自己对生死的看法,又安慰亲友不必过于悲伤。

第一首诗是说死后收殓的情况,描述儿女朋友痛哭。诗人豁达地说死后便没有荣誉与羞辱,只觉得酒还未喝够便死了,有些遗憾。原文如下:

《拟挽歌辞三首》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第二首诗是写出殡前的祭祀。诗人描述亲人的哀伤,自己虽感到不能饮酒的遗憾,但已为离开家园而有些黯然。原文如下:

《拟挽歌辞三首》其二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

全诗艺术构思极有新意,以形象化的语言设想自己离开人世之后发生的主客观情状,表现了诗人对生死极其坦然的态度,显示了他极其明彻达观的思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拟挽歌辞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