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学反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初中政治教学反思 ――浅析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几个误区新课程改革中,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经验和方法措施。但是,仍有不少老师在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上出现了一些偏差,使新课程失去了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不能很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了以下几种误解新课改的做法:一、不能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缺乏正确的教材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够,部分教师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生活经历、学习基础等实际,只从教者本身的角度出发,准备和组织教学,搞“一刀切”,因而造成课上“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显得很吃力,学生却无动于衷,失去了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例如,江苏省教育厅曾给全省中小学配发优质教学光盘,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典型范例,可是部分学校、部分老师就是没有用起来;网络上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但由于一些教师盲目自大,先进的经验不去学习,故步自封,墨守成规,使一些优质教学资源没有发挥最大效益。作为教师,应根据教情和学情,充分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我们既要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又要跳出教材和教参的条条框框的限制,打破教材的原有顺序,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增删取舍,适当拓展延伸;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机地进行糅合,发挥每个资源的长处和优势,为课堂之用。二、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一些教师由于对这一理念缺乏深刻的理解,以为新课改追求的是在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去合作探究,教师就解放了,无需教师去准备和组织,于是片面追求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讨论时间又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结束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作为教师要在课前精心组织、准备和安排,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安排活动。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过程中,应及时巡视课堂,发现问题时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着手点,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活动中,要科学地合理安排,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活动,以期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或主动性的目的。三、过于注重学生的个体代表效应,弱化学生群体效益就学生方面来说,由于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陪衬,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在当听众,即使他们发表了意见也不会受到重视。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就教师而言,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选取合作学习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合作性和可评估性。其次,对合作学习的目标确定要适当,起点不宜太高,尽管合作学习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三维目标的均衡达成,但客观地说一节课不可能将三维目标一并实现。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合作形式有侧重地实现一类或两类目标。再次,在评价合作学习时,要以“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作为评价合作学习的目标和尺度,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另外,合作学习要给予充分时间,让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四、片面强调表扬激励作用,忽视批评指正的功效新课程强调尊重、赏识,其实质是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的发展能力,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但是,有些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评价的内涵和作用,认为实施新课程就不能批评学生,对学生只是一味地表扬。于是,课堂上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对学生取得的一点成绩过分表扬:“你很聪明“”你回答得最好”等等,给学生的回答每次都给予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轰轰烈烈,过分地吸引人的“眼球”。在不少老师看来,激励与批评是对立的,强调激励就不能批评,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认识,表扬亦能造成伤害。殊不知,过分的褒奖有时会适得其反,不仅缺乏激励性,还有可能“过犹不及”误导学生。其实,新课程并没有让批评惩戒“安静地走开”,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明白,表扬激励和批评惩戒是教育的双翼。适当地批评指正不仅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感到一种被关心、被关注的温暖。批评在个体的社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没有批评。做错了就应该给予批评,有时甚至是严肃的批评。学生固然喜欢被表扬,但是对于真诚的实事求是的批评,也是心存感恩的,他们会去思考自己的失误、寻找缘由的,使个体在心理上有一种强化,对错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从而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发现学生的问题时,不应有所顾虑,应该以一种直接而真诚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学生及早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表扬与批评都应该在教育中发挥其共有的作用。没有激励的教育,是刻板的、没有动力的教育;没有惩戒的教育,是虚伪的、不负责任的教育。只有在不断完善与激励中,才能实现教育的有效性,才能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和促进。当然,批评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尽量采用个别交谈的方式,注意语言艺术,最终达到警醒顿悟、催入奋进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教学产生的误解还很多,这里不能一一列举。作为教育者,我们要身体力行推进新课改的进程,就必须真正领会和把握新课改的“神”,而不能搞任何形式主义的“新”,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结合学科特点和教育教学的效果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走出误区,真正走进新课程。还有一个给你看看“愉快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教学方法。 政治这门课,往往被认为只要读读背背成绩就上去了,因此有些学生课堂上就少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便成了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要让学生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提高学习成绩,非让学生产生兴趣不可。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愉快教学法”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若要学生乐学,教师必须做到乐教。因为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即“亲其师,才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自身做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教师的要求就会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优者不偏爱,学习差者不歧视,了解学生,理解差生,关心差生,多鼓励,少批评,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的自卑感逐渐消失,激发起他们勤奋好学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多提问,多鼓励,多辅导,让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从教师那里受到鼓舞、鼓励,从而尊重教师,激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他们在听课过程中,就能全神贯注,听得投入,学得扎实,记得牢固,理解得透彻,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要适当设疑布悬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上课时,在难点、重点或枯燥无味处,恰如其分地设置、制造悬念,使之感到惊奇、刺激,产生兴奋和热情,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例如,学习《法律规范经济行为》这一节课时,先向学生介绍焦点访谈中的毒火腿、毒腐竹的案例,展开讨论,一下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水到渠成地引出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则。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知识基本当堂掌握,效果很是错,这就应了严里士司多德的另一句话:“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又如在教授《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一课时,在课前,我先制作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填写家庭、学校内及周围的环境状况、成因及危害,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学生的认识从感生到理性,不断深化,教学效果很明显。 在练习和复习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羸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发表独立见解,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开放性地思维。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见,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要生动、活泼 这种方法主要在练习课及复习课上运用。初中生仍不减好动、爱玩的特性,好胜心、自尊心也强。教学中采取多种有趣的手段,寓教于乐,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感知清晰,乐此不疲,思维主动、活泼,记忆也比较牢固。例如,有时练习课,教师往往布置完要求掌握的内容后,就让学生默记,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这种老方法,对于一小部分意志力强的同学,能自觉主动地去记、去背;而大一部分同学则不专心,记不住。我便采取一系列活泼有趣的游戏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之感兴趣,愿意去背。一会儿我点名让学生回答;一会儿我让会的同学提问别的同学,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紧张而愉快地教学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又如,复习课时,我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采取点名回答、举手回答、抢答等方法,展开竞赛,同学们踊跃参加,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上这些,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所做的一些尝试,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