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关于花的资料

关于花的资料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关于花的资料

凤仙花的花色多得让你咋舌,这小小的花儿怎么长出了那么多种颜色呢?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事实上,在清代《凤仙谱》中记载我国的凤仙花就达两百多个品种。  凤仙花,别名指甲花、急性子、女儿花、金凤花。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株高30~80厘米不等,茎肥厚多汁而光滑,节部膨大,呈绿色或深褐色。茎色与花色相关。叶互生,狭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花单朵或数朵簇生叶腋,萼片3枚,侧面两枚较小,后面一枚大,向外延伸成距。花瓣5枚,有两对合生,似3片,或重瓣,有白、粉、红、紫或杂色,有时花瓣有条纹和斑点。花期6~10月。蒴果尖卵形,种子圆形,黄褐色,成熟时易自行爆裂。  原产印度、我国南部、马来西亚。世界各地广泛栽培。喜暖畏寒,要求阳光充足,适宜深厚潮润、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为一年生草本花卉。是民间广泛栽培的草花之一。清代《凤仙谱》中记载我国的凤仙花达两百多个品种。  凤仙花性喜热畏寒,适应性强,能自播繁殖。全草可入药,花主治蛇伤、腰肋引痛;根和叶能散血通经。  栽种要领:  1.清明前后播种,播种后不要覆土,盖薄膜注意保暖,防止倒春寒;  2.性喜温暖和光照充足,不耐寒冷,忌烈日曝晒,喜湿润怕干旱,忌水涝。水份不足时易落花落叶。对土壤适应性强。  3.发芽土温:22--25℃ 发芽天数:5—8天  生长适温:16--22℃播种至开花:60-70天  现在花市上大部分是新几内亚凤仙。新几内亚凤仙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花色丰富、色泽艳丽欢快,四季开花,花朵繁茂,花期长;植株丰满,叶片洁净秀美,叶色叶形独具特色;生长速度快、可自然成型,宜作周年供应的时尚盆花。  凤仙花生长条件:理想的营养生长温度是白天22℃~25℃ 夜间20℃~21℃;5周后对于高大植株白天24℃~26℃夜间18℃,对于紧凑植株白天20℃~21℃夜间18℃;18℃的夜温是花的分化和发育的理想温度,特别是在低光照下;白天温度超过28℃~29℃,应当遮阴,否则会减小花的大小。温度低于15℃或高于32℃将影响正常生长。需光照充足,但在夏季需遮挡强光照。  栽培技术:成品花通常种植在10~15cm的花盆中;基质应疏花透气,并有一定的保水性。对盐害非常敏感,宜薄肥勤施。避免浇水过多或干旱。最适PH值为5.8~6.5。为了使植株造型丰满,应进行摘心整形。4月中播种,苗期生长较快,一般经一次移植后定植露地,株行距30-40CM,干旱季节应及时浇水。7月中旬开花,花期40-50天,花盛开后应追肥一次。若10月1日用花,可于7月下旬播种。  施肥与浇水:前三周用50~100ppm氮肥,随后三周用100ppm氮肥,然后根据土壤分析施肥,每两周后浇水一次避免盐害产生,扭曲、深绿并卷曲的叶子是太高盐分的信号,缓释肥和微肥的应用经常导致中毒。  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是灰霉病、腐霉病、丝核菌和粉霉病,低盐和适量溉水可避免腐霉病。虫害:开花前应时刻注意蓟马、蜘蛛(生长点卷曲)和真菌蚊子的防治,否则花期杀虫剂的应用会影响花的发育,用35盎司/100GAL的药溉根可防治真菌蚊子。  一、凤仙花白粉病  症状此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嫩梢上。一般在6月开始发生,7月份以后叶面布满白色粉层。随后,在白粉层中形成黄色小粒点,颜色逐渐变深,最后呈黑褐色。  传染途径病菌在病株残体和种子内越冬。翌年,当环境适宜时,病菌借风雨传播。8~9月为发病盛期。  防治方法  1.栽植不过密,适当通风,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将病叶、病株清除,集中销毁,减少传染源。  2.发病期间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在32℃以上的高温下避免喷药,以免发生药害。  二、凤仙花褐斑病  凤仙花褐斑病又称风仙花叶斑病,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  症状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面病斑初为浅黄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以后中央变成淡褐色,边缘褐色,具有不明显的轮纹。严重患病的叶片上,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变得枯黄,直至植株死亡。  传染途径病菌在风仙花病残体及土壤植物碎片上越冬。翌年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借风雨飞散传播。高温多雨的季节,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凤仙花喜肥沃的砂质壤土,不耐涝。因此,种植以砂质壤土为宜,以利排水;盆栽凤仙花,雨后应及时倒盆。秋末应将病叶、病株集中销毁,减少来年传染源。  2·发病初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防治。  三、凤仙花立枯病  症状病菌主要侵染根茎部,致病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植株染病后,数天内即见叶萎蔫、干枯,继而造成整株死亡。  传播途径  1·主要以菌丝或菌核的形式在土壤或病残体内越冬,土壤中的菌丝营腐生生活,不休眠。  2·在田间,主要*接触传染,即植株的根、茎、叶接触病土时,便会被土中的菌丝侵染,在有水膜的条件下,与病部接触的健叶即染病。此外,种子、农具及带菌堆肥等都可使病害传播蔓延。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  四、凤仙花疫病  症状在根茎处发病。初在根茎处变褐缢缩,后引起立枯症状。一般花坛在梅雨季,盆栽花过湿时,发病较多。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种子上或以菌丝体及卵孢子随病残体形式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及灌溉水传播,病茵侵染幼苗引起倒伏,成株期,雨水多,湿度大易发病。病菌发育适温27℃~31℃,最高36℃,最低10℃,遇阴雨或湿度大,或土壤粘重、地势低洼、重茬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摘除病叶;增施磷、钾肥等。  2·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0%三乙膦酸铝(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400~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700~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栽培中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开花延迟或无花:缺少光照、夜温过高(高于20℃)、氮肥用量过高,以上三种原因常常同时存在;不生根或最初不生长,根腐、基质太湿,并经常温度低(低于20℃)、有时盐分过高;如果只有部分植物不生长,真菌、蚊子可能是一个原因。花不育或花少:通常由低光和高夜温(20℃以上的夜温)造成,同时出现更严重;高氮肥,特别是高氨态氮肥也会造成,以上情况同时出现会更严重。  凤仙花名趣谈  凤仙花俗称"指甲花"。因为红色的风仙花瓣捣烂后加少许明矾,可以染指甲,鲜红可爱,数月不褪。此法曾流传成风,所以"指甲花"成了凤仙花的代称。  凤仙花历来被列为花草中的下品,上盆固然不能,连花圃也不愿容纳。种植凤仙,多在篱落墙隅,而且这些地点稍好的地方还要种上菊花,为此有人将它贬称为"菊婢"。  但评论花的品级高下,也因人而异。有人爱凤仙并命美名“金凤花”,《群芳谱》云:“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有金凤之名。”  以形状命名的还有两个叫法。凤仙叶类而长,有锯齿,很象桃叶,因此有“夹竹桃”之称,当然这末免与真的夹竹桃相混了。凤仙花果实为葫果,状似小桃,故又有人关其名日“小桃红”。  “好女儿花”也是凤仙的一个别名。原来南宋光宗的皇后讳凤,官中妃嫔和侍从等为了避讳,便胡诌出这个好笑的花名。  凤仙花还有个滑稽的英文名字叫“莫碰我”,因为它的种籽成熟时,只要轻轻地碰一下,它那充满种籽粒的小口袋,就会散射出“子弹”,很是有趣。根据这个特性,中医又叫它“急性子”。  此外,凤仙花还有海纳、羽客、早珍珠,透骨草等别名,各有所本。  凤仙花的花色多得让你咋舌,这小小的花儿怎么长出了那么多种颜色呢?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事实上,在清代《凤仙谱》中记载我国的凤仙花就达两百多个品种。  凤仙花,别名指甲花、急性子、女儿花、金凤花。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株高30~80厘米不等,茎肥厚多汁而光滑,节部膨大,呈绿色或深褐色。茎色与花色相关。叶互生,狭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花单朵或数朵簇生叶腋,萼片3枚,侧面两枚较小,后面一枚大,向外延伸成距。花瓣5枚,有两对合生,似3片,或重瓣,有白、粉、红、紫或杂色,有时花瓣有条纹和斑点。花期6~10月。蒴果尖卵形,种子圆形,黄褐色,成熟时易自行爆裂。  原产印度、我国南部、马来西亚。世界各地广泛栽培。喜暖畏寒,要求阳光充足,适宜深厚潮润、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为一年生草本花卉。是民间广泛栽培的草花之一。清代《凤仙谱》中记载我国的凤仙花达两百多个品种。  凤仙花性喜热畏寒,适应性强,能自播繁殖。全草可入药,花主治蛇伤、腰肋引痛;根和叶能散血通经。  栽种要领:  1.清明前后播种,播种后不要覆土,盖薄膜注意保暖,防止倒春寒;  2.性喜温暖和光照充足,不耐寒冷,忌烈日曝晒,喜湿润怕干旱,忌水涝。水份不足时易落花落叶。对土壤适应性强。  3.发芽土温:22--25℃ 发芽天数:5—8天  生长适温:16--22℃播种至开花:60-70天  现在花市上大部分是新几内亚凤仙。新几内亚凤仙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花色丰富、色泽艳丽欢快,四季开花,花朵繁茂,花期长;植株丰满,叶片洁净秀美,叶色叶形独具特色;生长速度快、可自然成型,宜作周年供应的时尚盆花。  凤仙花生长条件:理想的营养生长温度是白天22℃~25℃ 夜间20℃~21℃;5周后对于高大植株白天24℃~26℃夜间18℃,对于紧凑植株白天20℃~21℃夜间18℃;18℃的夜温是花的分化和发育的理想温度,特别是在低光照下;白天温度超过28℃~29℃,应当遮阴,否则会减小花的大小。温度低于15℃或高于32℃将影响正常生长。需光照充足,但在夏季需遮挡强光照。  栽培技术:成品花通常种植在10~15cm的花盆中;基质应疏花透气,并有一定的保水性。对盐害非常敏感,宜薄肥勤施。避免浇水过多或干旱。最适PH值为5.8~6.5。为了使植株造型丰满,应进行摘心整形。4月中播种,苗期生长较快,一般经一次移植后定植露地,株行距30-40CM,干旱季节应及时浇水。7月中旬开花,花期40-50天,花盛开后应追肥一次。若10月1日用花,可于7月下旬播种。  施肥与浇水:前三周用50~100ppm氮肥,随后三周用100ppm氮肥,然后根据土壤分析施肥,每两周后浇水一次避免盐害产生,扭曲、深绿并卷曲的叶子是太高盐分的信号,缓释肥和微肥的应用经常导致中毒。  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是灰霉病、腐霉病、丝核菌和粉霉病,低盐和适量溉水可避免腐霉病。虫害:开花前应时刻注意蓟马、蜘蛛(生长点卷曲)和真菌蚊子的防治,否则花期杀虫剂的应用会影响花的发育,用35盎司/100GAL的药溉根可防治真菌蚊子。  一、凤仙花白粉病  症状此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嫩梢上。一般在6月开始发生,7月份以后叶面布满白色粉层。随后,在白粉层中形成黄色小粒点,颜色逐渐变深,最后呈黑褐色。  传染途径病菌在病株残体和种子内越冬。翌年,当环境适宜时,病菌借风雨传播。8~9月为发病盛期。  防治方法  1.栽植不过密,适当通风,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将病叶、病株清除,集中销毁,减少传染源。  2.发病期间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在32℃以上的高温下避免喷药,以免发生药害。  二、凤仙花褐斑病  凤仙花褐斑病又称风仙花叶斑病,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  症状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面病斑初为浅黄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以后中央变成淡褐色,边缘褐色,具有不明显的轮纹。严重患病的叶片上,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变得枯黄,直至植株死亡。  传染途径病菌在风仙花病残体及土壤植物碎片上越冬。翌年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借风雨飞散传播。高温多雨的季节,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凤仙花喜肥沃的砂质壤土,不耐涝。因此,种植以砂质壤土为宜,以利排水;盆栽凤仙花,雨后应及时倒盆。秋末应将病叶、病株集中销毁,减少来年传染源。  2·发病初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防治。  三、凤仙花立枯病  症状病菌主要侵染根茎部,致病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植株染病后,数天内即见叶萎蔫、干枯,继而造成整株死亡。  传播途径  1·主要以菌丝或菌核的形式在土壤或病残体内越冬,土壤中的菌丝营腐生生活,不休眠。  2·在田间,主要*接触传染,即植株的根、茎、叶接触病土时,便会被土中的菌丝侵染,在有水膜的条件下,与病部接触的健叶即染病。此外,种子、农具及带菌堆肥等都可使病害传播蔓延。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  四、凤仙花疫病  症状在根茎处发病。初在根茎处变褐缢缩,后引起立枯症状。一般花坛在梅雨季,盆栽花过湿时,发病较多。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种子上或以菌丝体及卵孢子随病残体形式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及灌溉水传播,病茵侵染幼苗引起倒伏,成株期,雨水多,湿度大易发病。病菌发育适温27℃~31℃,最高36℃,最低10℃,遇阴雨或湿度大,或土壤粘重、地势低洼、重茬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摘除病叶;增施磷、钾肥等。  2·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0%三乙膦酸铝(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400~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700~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栽培中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开花延迟或无花:缺少光照、夜温过高(高于20℃)、氮肥用量过高,以上三种原因常常同时存在;不生根或最初不生长,根腐、基质太湿,并经常温度低(低于20℃)、有时盐分过高;如果只有部分植物不生长,真菌、蚊子可能是一个原因。花不育或花少:通常由低光和高夜温(20℃以上的夜温)造成,同时出现更严重;高氮肥,特别是高氨态氮肥也会造成,以上情况同时出现会更严重。  凤仙花名趣谈  凤仙花俗称"指甲花"。因为红色的风仙花瓣捣烂后加少许明矾,可以染指甲,鲜红可爱,数月不褪。此法曾流传成风,所以"指甲花"成了凤仙花的代称。  凤仙花历来被列为花草中的下品,上盆固然不能,连花圃也不愿容纳。种植凤仙,多在篱落墙隅,而且这些地点稍好的地方还要种上菊花,为此有人将它贬称为"菊婢"。  但评论花的品级高下,也因人而异。有人爱凤仙并命美名“金凤花”,《群芳谱》云:“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有金凤之名。”  以形状命名的还有两个叫法。凤仙叶类而长,有锯齿,很象桃叶,因此有“夹竹桃”之称,当然这末免与真的夹竹桃相混了。凤仙花果实为葫果,状似小桃,故又有人关其名日“小桃红”。  “好女儿花”也是凤仙的一个别名。原来南宋光宗的皇后讳凤,官中妃嫔和侍从等为了避讳,便胡诌出这个好笑的花名。  凤仙花还有个滑稽的英文名字叫“莫碰我”,因为它的种籽成熟时,只要轻轻地碰一下,它那充满种籽粒的小口袋,就会散射出“子弹”,很是有趣。根据这个特性,中医又叫它“急性子”。  此外,凤仙花还有海纳、羽客、早珍珠,透骨草等别名,各有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