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麻烦帮忙找找Paul H. Hirst的生平以及在教育方面的成就

麻烦帮忙找找Paul H. Hirst的生平以及在教育方面的成就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麻烦帮忙找找Paul H. Hirst的生平以及在教育方面的成就

保罗·赫斯特 Paul Hurst参考资料:http://scripts.sportscn.com/center/program/man.php?id=89341 英国教育学家赫斯特(P.H. Hirst)1948 年毕业於剑桥大学,攻读数学,大学之后担任中学数学教师,再取得伦敦大学教育文凭及牛津大学教育硕士,并担任牛津大学教育系讲师,从此以后投入教育哲学的研究。他於1959 年起任职伦敦大学教育哲学系讲师,1971 年后担任剑桥大学教育系教授,1988 年后退休。 1960 年代, 赫斯特与皮德思(R.S. Peters)合著《教育的逻辑》(TheLogic of Education)作为教育研究者的入门读物。赫斯特本身论述严谨,以辩才无碍著称,主要文章多搜集在《知识与课程》(Knowledge and Curriculum)一书当中。 赫斯特博雅教育的理论主要见於1965 年出版的《博雅教育和知识的性质》(“Liberal Education and the Nature of Knowledge”)。他之所以在1960年代专注於博雅教育理念之探索,主要是基於两个理由:一、儿童本位教育思想在当时英国位居主流,主导了国民教育,但赫斯特认为博雅教育才应该是教育的核心;二、他认为当时的学者并不清楚博雅教育的精神,即使有人勾划出博雅教育的具体内容(如Harvard Report),他们所据以规划的理论也有谬误。 基本上, 赫斯特认为, 古典希腊博雅教育的理想应该保存, 但其理论基础则应重新建构。赫斯特以为, 博雅教育的理论基础应该建立在对知识的说明。对他而言,知识并非是实存(reality)的揭露,也不是「资讯的堆积」(collections of information), 而是「理解人类经验的复杂方式」(the complex ways of understanding experience which man has achieved)。 在赫斯特看来,求取知识的过程就是建构理性心灵(rational mind)的过程;理性心灵的完成必须透过个人求取周备的知识。赫斯特反对儿童本位教育思想家的基本看法。他认为:人类的心灵并不是一种有内在发展法则、能自动成长的实体;人类的心灵不像植物的种子一样,它没有已然设定的功能与内在发展的法则;植物的种子一旦在适当的环境下就能自然成长,但人类的心灵不具备如此的性质,即使在恰当的自然环境之下,人类的心灵也不可能有全面且完备的发展。人类心灵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赫斯特以为,心灵之与个人的关系,并不是眼耳口鼻之於人的关系,在正常状况下,人一出生就带著眼耳口鼻,但人一出生并没有一个「心灵」,心灵的形成需要人为的建构。赫斯特认为,心灵建构的过程,在基本上就是吸取多种不同形式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因为人一出生就处在多种知识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情况下,故个人的心灵才有成长的机会。标 题]分析传统与教育哲学:历史的分析 [作 者]帕特里夏·怀特[1] 保罗·赫斯特[2] 石中英[3] [机 构][1]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 [2]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客座教授、剑桥大学终身教授,英国教育哲学学会荣誉副主席 [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文 摘]在西方哲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中,教育哲学真正开始成为一个有清晰界限的研究领域,以其强有力的分析方法著称于世。英国分析哲学家彼德斯提出了教育哲学的任务和特征,成功地使教育哲学具备了自己的独特的性质:既是当代哲学一个生机勃勃的领域,又是教育研究一个主要的和独立的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析教育哲。学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为西方哲学传统中的一部分。当前,分析教育哲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地对学科内部的根本问题进行重新评价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