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所谓: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其主要含义:当“见、闻、觉、知”时,若意根大脑起了“妄念”,就是“知见”立了“知”。所立的这个“知”,就是妄想。而妄想本身,就是无明之根本。修行,就是先除妄想。
然而,当“见闻觉知”时,若意根大脑,一念不生,无一丝“妄念”,就是“知见无见”,或称“知见无知”,而且在这个无妄念的“当下”,同时能“明明了了”,明明了了的这个状态,就是涅槃。
若能一直坚守这个“明明了了”状态而一念不生,即使生了,要马上察觉,注意力回来,放下妄念,继续保持这个”涅槃”态,也是“无所住”之状态,这就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当知:只有“无念”而不“明了”,不能叫涅槃,也不能称为般若波罗蜜,那是四禅八定而已。
知见无见且明了,斯即涅槃。有的禅人,在禅堂里,把仅仅“保持无念”,就认做是自己在修大乘成佛之般若波罗蜜法,这是个误区。无念之后,要明了,明了就是见性。
扩展资料:
“知见立知,是无明本”出自《楞严经》。
楞严经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因为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的深刻道理;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均衡发挥,各得其所。
在修行的次第上,则更是充实、圆满: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从教令正发心起,经循循善诱的破惑、见真(明心见性)、依性起修(设坛结界、于实际上起正修行),并开示了一切凡圣境界(二十五圣圆通、三界七趣众生),从而不受迷惑、不入歧途。
又详述六十位修证(三渐次、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令行者于菩提道上知所趣向;最后广示五阴魔境,及其破除之法 [1]
《楞严经》尤其是末法时期的种种乱相,佛在本经中,几乎全都说到了。并且指出各种对治之方。依《楞严经》末法众生可于此正法得正知正见,而不被邪魔外道诳惑。
本经的基本结构,可说是[从破魔始,至破魔终]。也就是说,一开始时,佛以阿难示堕因缘,自说神咒破魔;到末了,佛又自说五十种阴魔,教示首楞严行者如何觉知魔事、破魔,作为结束;于其中间,种种破立,皆是以破魔、破邪、破妄为主轴。
所以略说本经之结构,即是:自阿难示堕、佛入定放光说咒,文殊将咒往救,此即是破魔之始。然后阿难请示修定的方法,因为诚如阿难所自述者,修行若光追求闻慧,定力不足,境界现前时,便把持不住,戒体不保,因而堕落,成就魔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楞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