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老人暴打未让座女孩的分析

老人暴打未让座女孩的分析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女孩没让座遭老人暴打!的确是一个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女孩的不让座,与老人的指责及大打出手,不全是一个层面上的事。如果女孩故意不让座,那是道德层面上的事。女孩不尊老不让座老人提出并指责,也是道德层面上的事。可是,老人的大打出手,则是对他人人身权益进行侵犯,是违法的事!

要全面的看问题,辩证的分析问题。

女孩的不让座,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第一,那女孩真的“没看见”身边的老人。或者其身体不适或心情不好没愿让座。一切皆有可能,这个也是有可能的。如果那名女孩因特殊原因,其精神过度集中到一定的事物上,或者特殊原因就算是车上的广播喊,也可能没注意身边的老人,也没让座。假如是这样,女孩没让座,应另当别论。第二,那女孩真的不愿让座且没有让座。那么,她的传统美德哪里去了?他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哪里去了?既是这样我们应当从道德水平进行教育,而不能对其进行指责。

公交车是公共场所,每位乘客享受的都是有偿公共服务,因此不存在任何法律上的必须让座的约束。它显然是一种道德约束,而道德也有公德和私德之分,公交车上的“公德”,诸如上车买票,不吸烟等,遵守这些“社会公德”,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倘若违反了这种“公德”,不但应受到谴责,有关部门还可以对之进行处罚。而公交车上的 “私德”,诸如上车时给老幼病残孕让座、不乱扔垃圾等,此类行为就属 “私德”范围。一个公民遵守“公德”是天经地义的,而一个人的行为放射出“私德”的光辉,则意味着他并不是在尽应尽的社会义务,而意味着他是个有爱心、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人。但是并不是说不让座就是人品有问题,对于文明的行为要用同样文明的行为来促进。

在北京的地铁里和广州的公交车上,惯用的“请把座位让给老幼病残孕”的提示语,已经悄然改为“请将座位让给需要的乘客”。在公共场合,彼此互相理解,提倡精神文明才是构建和谐的最好办法 。

女孩不让座,老人指责后因争吵大打出手,也应从两个方面去评。一方面,女孩不让座,没有尊老爱幼的美德,老人可以对其进行教育与引导。由于个人的素质有差异,老人没有必要没有耐心或生气的与其争吵。与其争吵,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劝说者的素质与美德的缺失。另一方面,老人的大打出手,曝出了老人道德上的不过关倚老卖老为老不尊的一面,也曝出了其侵犯他人人身权益,无法制观念,违法违规的一面!

“老人暴打未让座女孩”折射弱者相残

也许,这样的让座纠纷,快要让人审丑疲劳。但公交车上的老幼相残,还是让人痛心。这种弱者对弱者的倾轧和欺辱,让人很容易想到一个词——弱者互害。

这场丑剧中,两位都是弱者。一位是年轻的女孩,她手无缚鸡之力,即使在一个老人面前,也没有保护自己的基本能力;一位是60岁左右的老者,他本身也没有多少气力,只是在一个更弱的女孩面前,才暂时逞强。都是弱者,本该相互关心和理解。

但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不是惺惺相惜,而是在不同的时间表现出了被剥夺的心态和恃强凌弱的惯性。那个女孩,当老人站在她身边时,她觉得这是与己无关的事情,老人的抱怨更是让她充满委屈,也许女孩觉得,在老人面前她是强者。而当老人施暴时,所扮演着的是暴戾的强者角色,他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他觉得用拳头才可以找回尊严。

为何人与人之间会充满相对剥夺感,为何人们在面对矛盾的时候会习惯恃强凌弱?一个原因是,人们在现实中经常受到别人的挤压,这种挤压通常是来自比自己更强者,比如有权有势的人。当一个人在现实中受到了挤压,但又没有办法去纠正这种行为,保护自己时,释放被挤压感的途径,只有针对更弱的人。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弱者相残的悲哀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规则去救济每个人的权利,让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保持权利的完整和为人的尊严。否则,类似的状况难免重现。

老人暴打未让座女孩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