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铜器收藏的误区有哪些?

铜器收藏的误区有哪些?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铜器收藏的误区有哪些?

别人的经验套在自己身上,可能反而成了陷阱:别人的教训对自己来说,可能不但不是禁忌,反而是机会。英国有句名谚;“一个人嘴里的美味是另一个人嘴里的毒药”,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今,收藏者获取收藏信息(经验、教训)的渠道非常广泛,可以是书籍、电视、网络,还有座谈会、拍卖会等等,更别说平时的耳闻目睹。可是,别人的经验套在自己的身上,可能反而成了陷阱;别人的教训对自己来说,可能不但不是禁忌,反而是机会。英国有句名谚;“一个人嘴里的美味是另一个人嘴里的毒药”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我就从一些常见的收藏之道来详加分析.希望读者能够悟出其中的玄妙。误区一名人藏品价自高一般人会在心底里揣摩,名人(如张伯驹、王世襄等)既有学识又多金,他们的藏品自然都是精品,本身价值就不菲,再加上沾染了“名人气”,升值空间一定不小。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想得通,于是出现了对名人藏品趋之若鹜的现象,这是不明智的。举个例子。近年,王世襄先生所藏香炉,多流传有序,在拍卖中出尽风头。其中一件明代崇祯年间铸制的斑金香炉和一件清初铸制的三足炉拍到了166万元的高价,比同类香炉的市场价高出四倍有余,而同为王世襄先生收藏的明代万历紫7刻苗金大柜只拍到了132万元。人们都讲文物艺术品的升值空间,可是仔细想一想,一件价值160万的香炉,面临着上有海内外私人收藏众多的三代青铜重器,旁有多如牛毛的同类器物,它的升值空间还有多少呢?过去,像张伯驹、王世襄先生这样既有学识、家道又富庶的收藏家是私人收藏界的主流。而今天社会变革产生出的收藏家虽有拥资富甲一方者,但学识与财富兼备的却不多,主要靠的是私人投资顾问和中介机构的推介来实施收藏。王世襄先生式的收藏家不会再大量产生,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名人收藏拍卖的暴利,又将会带来“伪名”和“伪品”的收藏拍卖大量涌入,名人藏品的身价也将趋于衰落。此时还进入并参与炒作名人藏品的人,小心被深度套牢。误区二铜器越藏越值钱艺术品和一般商品的交易规律不同,一般商品是新的最值钱;越消费越磨损,最终不值钱。艺术品是在保存中显示其价格的,所以保存、收藏期长,增值也多一些。这是一个总的规律。但是就一个人一生从事收藏的经历来看,这条规律并不总是正确。如具体到某一类或某一种艺术品,它的价格由低到高会形成一个峰尖,也就是价格脱离价值的超值阶段,这种现象可能几十年、上百年出现一次。作为收藏者来说,如果有投资意识的话,应该果断地抛出,获取最大价值、最高利润,抽回资金再买价值高而价位低的艺术品,千万不能只进不出,更不能贪得无度,居高不抛。过了这个峰值,这类艺术品就会进入低谷区。误区三只重占有,不重欣赏收藏是一种心灵感受并融入历史文化和自然的寻根过程。一件古物,无论其保存完整亦或残缺破碎,它那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沉穆朴拙的艺术风貌,都会向我们传递远古先人的活动轨迹和非凡创造力,因而令人心灵坪动。而古物所表现出的美的特征,最吸引我们的往往是那种恬淡、自然、古朴。人们在把玩、欣赏和摩T之中,与远古先人进行着跨越时光的交流、对话,从而领略一种无尽的遐思和陶醉。笔者始终认为,只重占有、不重欣赏是收藏的歧途。一个真正的收藏鉴赏家,审视古物的眼神是清澈的,心态是极为平和的。有人曾作过一个统计,大收藏家、文博专家平均寿命要比常人高出10至20岁。这恐怕是得益于他们与世无争的超脱心态和栖志浮云的境界,以及在对古物鉴赏中那种常人很难领略的审美情趣、心灵愉悦的原因吧。收藏,应该是拥有,而不是简单的占有;收藏是对美的发掘,而不是对物的掳掠。能够感受和体味古物深厚的历史文化内在美的本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一位腰缠万贯的大款,他可能凭借财力短时间就获得别人要许多年才得到的一大堆藏品,也可能借行家之眼一夜之间拍得几件罕世珍宝。这当然是日益现代化的中国必然出现也无可厚非的一种收藏形式,收藏者也能从中获得某种乐趣,但这种收藏,却难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收藏之愉悦和美感。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收藏,与既有过程又有结果的收藏,其对收藏的感受是有巨大差别的。误区四浮躁与冲动民间收藏如同任何社会活动一样,收藏家并非人人皆是谦谦君子,收藏圈并非至纯的净土,也会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有势利、诈骗、浅薄、浮躁和贪婪,有以牟利为终极目的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