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真实历史:街亭之战是怎么回事?

真实历史:街亭之战是怎么回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真实历史:街亭之战是怎么回事?

太和二年春,诸葛亮先派赵云邓芝为疑兵,虚张声势要从斜谷攻打长安,魏国果然调大将军曹真率军进驻郿县相抗衡。诸葛亮则自己亲率主力出祁山。就是在这个情况下,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虽然不战而降,但陇西坚守不降。我个人认为,诸葛亮是非常看重陇西的,所以一定要拿下这里。那么,蜀军的战略部署应该是这样:蜀道难,敌人不好进来的同时,自己也不好出去,所以后勤运输困难。靠陆地运输,成本高得惊人,按照曹操给孙子兵法作的注解,后方收集的二十钟粮草只有一钟能够运到前线。这绝非曹操胡说八道,举一个现代的例子,二战时中国被压缩在西南一隅时,不得不依赖通向印度缅甸的公路取得外援。然而,代价惊人:每向中国运送一吨物资,路上要消耗掉18吨!铁路出现前陆地运输成本之高昂,出乎大家的意料。更何况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诸葛亮的粮草本来就不是特别充足,后方运输又这么困难,所以要想获胜,必须速战。但人家魏国不同,人家内地是广大平原,一马平川,无论运粮还是援兵,都会比蜀军快得多。蜀汉兵临城下时,当地太守在城楼上挑明了此战的关键:“你们如果能够断绝陇道一个月使得东方的援兵到不了,那么兵不血刃就可以拿下这里。否则,尽管你们来势汹汹,势必劳民伤财前功尽弃。”可见,曹魏坚守蜀汉攻克陇右的关键,就是增援和阻援。以陇右局部的力量,又没有什么戒备,断然无法抵抗诸葛亮的进攻。因此,街亭这么个弹丸之地,作为曹魏增援的必经之路,就酝酿着一场大战。很多人都知道马谡丢街亭,因为街亭很重要。可街亭为什么重要?很多人说不上来。现在我告诉大家,就因为街亭是阻止魏国援兵的必经之地。守住街亭,魏国的援兵过不来,则诸葛亮稳稳拿下陇西。守不住街亭,则魏国援兵会源源不断赶来,到时候诸葛亮只有两个选择,战死或撤退。当然,魏国也知道街亭的重要性,肯定会猛攻猛打。所以街亭是肯定守不住的。别说马谡了,就是诸葛亮亲自去,孙武、姜子牙亲自去,也未必能彻底守住。这个其实没关系,不需要完全守住。只要坚持到诸葛亮拿下陇西并稳住局势就可以了。那个时候,即使敌人攻破街亭来了又能如何呢?大局已定了。所以,马谡的任务其实并不是保证街亭不丢,而是保证街亭在大局已定之前不能丢。然后诸葛亮万万没有想到,街亭丢的这么快…………鉴于街亭的重要性,面对的又是张颌这样的悍将,大家都认为应该让魏延吴懿这样有经验的宿将来防守。然而,诸葛亮却提拔了一个三十九岁的马谡。马谡是马良的弟弟,平时显得颇有才气。不过,刘备却看不起他,临终前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能重用。”诸葛亮却不太相信,不会吧,他在南征孟获时提出的“攻心为上”的主意还是相当精彩的嘛,因此诸葛亮仍然信任马谡,不仅任命他为参军还经常通宵达旦地和他商量大事。这次,诸葛亮任命他为主将带领前军镇守街亭这个要地。而诸葛亮本人,仍然坐镇西城,远离街亭几百里。三国时对将领的破格提拔并不罕见,如魏延吕蒙陆逊等都是破格提拔的。大家虽然有异议,但也说不出来。趾高气扬的马谡带着蜀汉的先头部队先张合一步到达街亭。看了周围的地理后,他自作主张,违反诸葛亮占据隘口的指示,将主力驻扎在小山上。部下的王平大吃一惊,这不是自寻死路吗?连连劝谏。王平是个一直在军队里摸爬滚打长大的老兵,实战经验丰富,人也很聪明。但这么一个人却是个大老粗,别说写,认识的字都只有十来个。自认为才高八斗的马谡哪会把这么一个标准的文盲放在眼里?兵书里“置之死地而后生”白纸黑字明明白白,这个不识字的家伙哪里能看懂?大概嫌他太罗索,干脆派他去别的地方扎营,自己就上山后等着魏军来围攻后来个“置之死地而后生”,要张颌(连带着王平和诸葛亮吗?)出丑。张颌果然来了,但却没有送死。他看到街亭居然摆出了这么一副奇怪的姿势,先分兵把王平(只有约一千人)和马谡的联系切断,自己亲率主力包围马谡,并立刻切断了马谡军兵的水源。计毒莫过绝粮,其实最狠的还是断水。喉咙里冒火的马谡命令大家向下冲击,但就是冲不破张合的包围圈。马谡喉咙眼睛脑袋全都冒了火,头脑发热的他觉得天气怎么也越来越热,出营一看,张颌的人马延山到处在放火呢!我擦勒!我说怎么越来越热!跑吧,现在已经是葡萄干了,再不跑,就要成烤鸭了。这样,“置之死地而后熟”的马谡全军溃散,街亭被张合轻易夺取。他本人也知道闯了大祸,都不敢回去见诸葛亮,连夜逃回成都。听说街亭失守,诸葛亮顿时就蒙了:完了,失去了这么个屏障及前锋部队,自己已经无法打退张合的五万精兵,而魏国的援军随时将源源不断到来。无可奈何之下,他迁西城附近的一千多户百姓退回了汉中。回去后,他立刻将马谡这个罪魁祸首斩首【注】,同时提拔了这一战表现出色的王平。自己也上表自贬为右将军,但仍代理丞相一职。同时,在箕谷充当奇兵的赵云邓芝也被曹真打败,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就这么以失败告终。【注】:按《三国志马谡传》记载,马谡是被下狱后死在监狱里。挥泪斩马谡之说来自汉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