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清朝的九品属什么级别?

清朝的九品属什么级别?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人们常说“七品芝麻官”,似乎七品官已经很小了,九品官就更加不值一提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以七品官为例,清王朝除了京县(如大兴县、宛平县等)以外的县,知县通常都是正七品。知县是什么级别?如果套用现在的行政级别,那就是正处级。正处级低吗?不低了!现而今,许多基层公务员、尤其是县级行政区的基层公务员,工作一辈子恐怕也到不了这个级别!

清朝的九品属什么级别?

古代的九品官属于什么级别

九品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在“九品十八级”的大框架内,九品是分为两级的,即正九品、从九品。那么,九品官到底是个什么级别呢?以清王朝为例,作为“副县级干部”的县丞(京县县丞除外)是正八品、主簿(同样京县除外)是正九品。换言之,如果套用现在的行政级别,正九品大致介于副处级与正科级之间、基本不会低于正科级。这个级别低吗?不低了!在基层公务员队伍中,直到退休有不少人也只是个主任科员,连正科职都不是,人家正九品官起码还是实打实的“职”!当然,制度完全不同,我们根本无法将正九品与现在的行政级别直接挂钩,但大概其是这么个意思。

清朝的九品属什么级别?

那么,从九品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个人认为,大概其有些类似于现在的副科级。还是那句话,制度完全不同,我们无法将其与现在的行政级别直接挂钩。为什么说从九品类似于现在的副科级呢?因为在其下还有一级,那就是所谓“未入流”。清王朝的“未入流”实际上也相当于是一个“品级”!虽然没有被纳入“九品十八级”体系之内,但“未入流”仍然属于官而不是吏,他们同样是在吏部备案的、是“有正式编制”的。在中国古代,官和吏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吏部有无备案,吏是由各级官员负责招募、由各级政府负责发放“工资”,而官则是由吏部统一备案、由国家统一发放俸禄的。

清朝的九品属什么级别?

如果将清王朝的“未入流”官员视为现在公务员体系中的科员级别,那么,从九品自然就是副科级,不是吗?但这多少有些牵强附会了,毕竟制度完全不同,二者根本无法做到直接划等号。说到这里,想必诸君也都知道大概其是什么一个情况了,清王朝的九品官大致相当于现在副处级之下、科员之上的几个级别,主要就是正科级和副科级。因为制度完全不同,这其中显然是有一定出入的,但大概其是这么一个范围。九品官级别很低吗?恐怕也未见得!现而今我国县级行政区的局、委、办正职和乡镇正职也不过就是正科级罢了……

清朝的九品属什么级别?

古代的九品意味着什么

除了级别之外,有品有级、包括所谓“未入流”在中国古代还有另外一重含义,那就是进入官场的“门票”!没有这一重身份,就算你在衙门干一辈子,那也只能是吏,没有升任更高品级职务的机会。从九品或“未入流”虽然是一个“起步价”,但它意味着你拥有了升为正一品的可能性。当然,事实上这类官员能够升为正一品在中国古代是非常困难的,几乎不可能,但几乎不可能不代表绝对不可能。可如果没有这一重身份,那就只能是绝对不可能了!

清朝的九品属什么级别?

其实,这就有些类似于现在公务员编制和聘用人员(俗称“编外人员”)的区别。拥有公务员编制、哪怕只是办事员、科员,理论上都有晋升为省部级、甚至国级的可能性。但聘用人员理论上没有这个可能性,除非他/她去参加公务员考试、获得公务员编制,哪怕只是去参加事业编制考试、获得事业编制……

清朝的九品属什么级别?

以上所说还仅仅是仕途上的好处,在中国古代能够进入“九品十八级”序列的都是有功名在身的,进士、祖荫、侍卫出身也好,举人、副榜贡生等等也罢,甚至是像李卫那样花钱买的,都属于“在编人员”、即所谓“士绅”。这些人都是拥有特权的,不服徭役、不纳税,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利益!没有进入“九品十八级”和“未入流”的吏是没有这些待遇的。清王朝甚至还规定,倡优隶卒之后三代不得入仕!卒是什么人?狱卒之流,这些人理论上也属于广义“吏”的范畴。九品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清朝的九品属什么级别?

综上所述,中国人常说“七品芝麻官”,其实七品官已经不低了,正处级低吗?在北京或许的确不算高,但在地级市市辖区、县、县级市,又能有几个正处级?九品低吗?也不低了!县级行政区的基层公务员又有几个能升到处级的?各局、委、办的正职不也就大概其相当于古代的九品吗?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基层公务员工作一辈子止步主任科员的可不在少数。

清朝的九品属什么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