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变清原因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资料显示,长时间以来,黄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达16亿吨左右,居世界大江大河之冠。
16亿吨是个什么概念?水利部黄委会原副总工程师李文家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做了一个比喻:如果用这些泥沙堆成宽、高各1米的土堆,可以绕地球27圈多。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认为,目前的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沙4亿吨左右,到2030年适宜治理水土流失区得到初步治理后,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6亿~6.5亿吨。实测结果显示,上述目标早已超额实现:黄河潼关水文站实测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5年,年均入黄泥沙量仅为2.64亿吨。
是什么原因让黄河年均入黄泥沙量从16亿吨骤降到不足3亿吨?李文家称,“这个实测数据的变化是可信的,但是关于骤减原因,专家们争议非常大,至今没有形成共识。”
他表示,在国务院批复的黄河流域相关治理规划中提到,在1919年至1960年黄河年均来沙16亿吨,通过做好坡面上造林、种草、梯田、封禁和沟道淤地坝等水土保持措施,再加上引黄引沙和非专门拦沙水库拦沙,到2010年,将黄河年均入黄泥沙量减少5亿吨,完成这个目标后,黄河年均入沙量为10亿~11亿吨。
封禁治理是指对稀疏植被采取封禁管理,利用自然修复能力,辅以人工补植和抚育管理,促进植被恢复,控制水土流失。
“我们算了一笔账,即便完全做好上述措施,理论上,黄河的年均入泥沙量至少还得有8亿吨。但是,让大家困惑的是,现在水土保持工作还在持续,淤地坝建设的数量还不到规划中提到的1/3,怎么一下子骤减到不到3亿吨了?”
李文家认为,在水土保持、建水库拦沙等因素外,黄河入沙量降低还与人为采沙、露天煤矿开采、天气因素等相关。随着经济发展,在黄河的采沙量激增,但是到底挖了多少不好统计。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现在一直没有把降雨变化规律搞清楚。”为探究降雨与黄河泥沙的关系,李文家曾专门做过一个研究。
他把1954-1996年(这些年黄河来沙量较多)中降雨量产生的相应洪水等数据全部调出来,作为一组数据,找出产沙降雨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中国水土保持工作效果在2006年开始显现,所以,他就从2007年开始算起,一直查询到2014年的降雨量情况,又作为一组数据,从这组数据中,找出有七次降雨具备产大沙的必要条件。?
为什么前一组降雨出现大的泥沙,第二组却没出现?李文家认为,其中的原因是这七次降雨的地方在非高产沙区。但水土保持措施减沙多少难以定量,他没有得出一个减沙的明确答案。“今后,降雨对黄河来沙量变化的影响值得研究。”
希望尽快找出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