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析一下芥川龙之介的《戏作三昧》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你是想详细解析戏作三昧还是要戏作三昧和地狱变的对比? 我个人认为《戏作三昧》和《地狱变》的主要思想不是表达芥川的人生观的,而是阐述芥川的艺术至上主义思想。 《戏作三昧》通过江户时代后期的小说家泷泽马琴一天中所遇到的人和所发生的事, 表现了马琴先生所遭遇的艺术与道德的矛盾、艺术与人生的矛盾和艺术与权力的矛盾。作者其实也是用马琴来指代自己,表达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立场,从而体现出芥川龙之介的艺术观和人生观。 《戏作三昧》与《地狱变》是芥川龙之介探寻艺术与人生关系的重要作品,在《戏作三昧》中,芥川龙之介通过江户时代的读本作家曲亭马琴摒除杂念,一心专注于小说写作的精神,阐述了艺术至上主义的真谛,而在《地狱变》中,芥川龙之介也借助画家良秀对艺术的狂热追求来表明作者艺术至上的主张。 芥川龙之介的艺术观即“艺术至上主义”,“艺术至上主义”是德国剧作家、哲学家、诗人席勒和英国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所主张的学说,他们认为“艺术的起源是以游戏本能的驱动这一信条为出发点的,艺术是与实用本能乃至功利主义完全无关的游戏本能”,这是一种“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观点。 芥川龙之介的创作活动是从反自然主义时机高涨中脱胎出来的,深受永井荷风等一批唯美派文学作家的影响,而芥川达到了唯美主义的极点,形成了以艺术自身的完成为目的的艺术至上主义,在芥川1917 年发表的小说《戏作三昧》中,实际上就已经基本形成了这一思想。 《戏作三昧》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位真正致力于艺术至上的艺术家形象。于名,他淡薄毁誉,在澡堂中遇到两位读者对其作品褒贬不一时,虽有些许心旌,但无论褒贬,最后还是能坦然处之;于利,他厌恶铜臭,当书商和泉屋市兵卫请求马琴写点稿子时,马琴断然拒绝,甚至于对书商下了逐客令。艺术与名利的对决中,孰胜孰负,结果显而易见。而在艺术与政治、道德的对决上,虽然艺术的胜利没有如在名利的对决中一样昭然若揭,但读罢全文,也能略知一二。 日本学者荒正人在对《戏作三昧》的解说中提到“那一夜戏作三昧的身影,正是芥川龙之介的自画像。”芥川通过塑造马琴这一艺术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待艺术的态度,然而,比起艺术与名利的探讨,《戏作三昧》中对艺术与道德的阐述显得捉襟见肘。 《戏作三昧》中有了艺术与功利、艺术与政治的较量,但却没有出现艺术与道德二律背反的困境,功利和政治的舍却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也许并非难事,但是道德的无视,却是最难及至的。 在《戏作三昧》发表后的翌年,芥川创作了另一篇探索他艺术至上追求的小说《地狱变》,这篇小说里,他弥补了《戏作三昧》对艺术与道德阐述的不足,将焦点集中在了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上。 《地狱变》中芥川欲通过良秀这一画师来阐释自己艺术至上的主张。良秀是一名狂热追求艺术的画家,他对堀川大公说,若不是自己亲眼见到的事物,他便无法画出。良秀是一名狂热追求艺术的画家,为了创作《五趣生死图》,“他就不画眼前的活人,却静坐在街头的死尸前,仔细观察半腐烂的手脸,一丝不苟地写生下来。”而为了创作《地狱变》屏风图,他养了毒蛇、猫头鹰,利用猫头鹰来攻击他的弟子,以求获得画画的素材,更令人深感他不惜一切,追求艺术的是小说的高潮部分,也是颇具争议的那一段。 为了完成《地狱变》屏风图,他请求大公在他的面前烧死一个女人,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个女人竟是他心爱的女儿。当烈火焚烧他的女儿时,在短暂的绝望与悲伤之后,小说中这样描写了他艺术的法悦:大概他已忘记身在大公的座前,两臂紧紧抱住胸口,昂然地站着,似乎在他眼中已不见婉转就死的闺女,而只有美丽的烈火,和火中殉难的美女,正感到无限的兴趣地———观看着当前的一切。奇怪的是这个人似乎还十分高兴见到自己的闺女临死的惨痛。不但如此,似乎这个时侯,他已不是一个凡人,样子极其威猛,像梦中所见的怒狮。 可见,为了艺术,良秀已经完全摆脱了伦理、道德的束缚,沐浴在艺术法悦的激情中。 芥川探寻艺术至上主义的两部作品,各自塑造了一名追求艺术至上的艺术家形象,在面对渣滓人生的种种矛盾对决中,两位小说的主人公的表现不尽相同,《戏作三昧》中的马琴将渣滓的人生洗净,最后绽放了艺术的光芒,《地狱变》中的良秀不惜一切,实现了他艺术的法悦,却不能说摆脱了世俗的羁绊。因此,与《地狱变》中的良秀相比,《戏作三昧》中的马琴更符合纯粹的艺术至上主义者形象,芥川追求的艺术至上主义也在《戏作三昧》中阐释得更为完美、纯粹,从艺术至上方面考察,毫无疑问,《戏作三昧》是芥川优秀的作品,小说中不辞辛苦、对艺术孜孜以求的艺术家形象,也是芥川不折不扣的自画像。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