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虞姬的墓碑在哪儿?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楚霸王项羽墓(头葬地),在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东侧高台地上,为待批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霸王墓,当地人亦称霸王坟,墓在墓区偏北处。原存封土直径100余米,高10米左右,前为神道,神道前碑刻4方,汉柏数十株,惜“文革”中大部分被毁掉,遂辟为学校、果园和民房。今墓前有一残存碑记,其碑文曰:“楚霸王□□,一剑亡秦力拔□,重瞳千载孰能攀。秋风蕉鹿行人憾,□寝于今草亦斑。……戊申之春,余来守汶阳,过谷城见村碑苔藓,古冢□□,询诸士人亦为□之墓……”。字体为行楷阴刻,颇有宋代瘦金体风韵。 虞姬墓在安徽灵璧县。虞姬死葬在哪里?在历史上就有过争论:一说葬在灵璧东15里虞姬墓(见明《宿州志》)一说葬在定远东南60里嗟虞墩(见明《和州志》)。民间相传虞姬身首异葬,灵璧葬身,定远葬头。一个围绕虞姬葬在灵璧还是葬在定远的“虞姬墓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取得一致看法。文革期间,灵璧虞姬墓遭到严重破坏,冢土被削去大半,墓地和墓葬情况大部分暴露出来,现将当年笔者所见到的墓地和墓葬情况,实录如下,愿为当前的“虞姬墓辨”提出一个形象的考据。一、棺是用4块也可能是5块(因挖出头部后即接到上级指示不准挖掘,随即覆土掩埋,尸身一下情况和足部是否有一块石板堵头尚不得而知)厚薄不一、长短不齐长约2米板凑合而成,棺呈三角形。边长平均180公分,石板厚平均约30公分,现存在墓前的一块长方形板,是棺的前堵板,棺内淤满黄土,不见有被盗的痕迹。二、一只头骨已成粉状,它与身骨相连一口牙齿还粒粒可数。头部殉品只有两只凤形耳饰还较为完整。因清出后未及清除泥土,即被哄抢而去,未能看到它是什么质地,藉此希望现在保存这付耳饰者能把它献给国家,作为文物加以保护。三、在石棺北约3米处有一典型的汉式祭台:一块长约2.5米、宽约1米的青石板上,中间放一个腹部刻有汉纹,具有汉代风格的石质鼎式炉。四、在棺以北、以东和以西(以南未掘情况不知)约30米,还可见断断续续用汉砖砌成围墙的墙基。现在,当地许多居民家中还保存有和墓地墙基同一模式的汉砖。在墓地四周还可见汉瓦的残片,这说明墓葬四周在汉代就有围墙或其他建筑物加以保护。综合上述所见,可以证明:现在灵璧虞姬墓是这样一座墓葬:死者是一位女性,孤身葬,身首相连。她死于汉代,安葬时因战乱或其他特殊原因,未来得及置备棺材和冥器(汉时重厚葬,一般墓葬皆有或多或少冥器殉葬),只是临时找来几块石板,凑合着遮体。安葬的不久,即在汉代人们就认为:这一位死者是值得尊敬或值得纪念的人物,于是在墓地建立一个祭祀(纪念)台并建起围墙或其他建筑物,以便保护墓地和接待到这里的游客。这说明灵璧这一墓葬,早在汉代就成为世人瞩目之处。虞姬死于战乱,她殉情自刎,令人击节赞叹,千古以来被视为巾帼英雄。从灵璧虞姬墓葬情况来看,它符合这一历史事实有人说,虞姬死后,项羽难舍尸骨把她的尸体或首级带到定远安葬。这种说法难以成立,因为项羽在突围前就感到虞姬是个包袱——“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不可能带着一具尸体或首级突围。揭开了灵璧虞姬墓之迷,再一次形象地证明虞姬葬在灵璧勿庸置疑。确认虞姬葬在灵璧的,在历史上大有人在:唐诗人高适、北宋文豪苏轼、南宋诗人范成大、明文豪冯梦龙、清书画家郑板桥等均到过灵璧虞姬墓地凭吊过虞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