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当中“京师”一般是指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京都。后世因以泛称国都。
引证:先秦·佚名《公刘》:乃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翻译:登上高冈放眼量,京师美景一望收。京师四野多肥沃,在此建都美无俦,快快去把宫室修。又说又笑喜洋洋,又笑又说乐悠悠。
2、天子的军队。
引证: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十一年》:覆而败之曰取某师,京师败曰王师败绩于某。
翻译:伏兵而击败敌军叫做“取某师”,周天子的军队被打败叫做“王师败绩于某”。
3、指朝廷。
引证:西汉·司马迁《史记·吴王濞列传》: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
翻译:朝廷知道他以孩子为借口装病不上朝。
近义词:
1、京都 [ jīng dū ] 京师;国都。
引证:杨朔《万丈高楼平地起》:“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遥遥对峙,形成渤海海峡,正是兵书上所说的咽喉地带,无怪乎都称这儿是京都的门户。”
2、都城 [ dū chéng ] 国都。
引证: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端肃案》:“都城内外,静谧如常。”
翻译:国都内外,安静的和平常一样。
3、京城 [ jīng chéng ] 国都。
引证:丁玲《母亲》一:“离京城远啦,都是我们三姑奶奶一手包办,大大小小又盘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