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在山区支教10年,为什么拒绝当《感动中国》候选人?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有的人一生在追求名利,有的人一生面朝土地背朝天,有的人放弃自己的梦想只为了追逐别人,有的人一生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不仅仅是家庭的影响,还有个人内心的那一份执着,每个人的追求毕竟都不一样。
今天我们所来了解的这个人他是一位德国人——卢安克,他在我们中国的偏远山区支教十年,在偏远山区支教这份工作,可能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毕竟相对于偏远落后的山村,五彩斑斓的城市明显更有吸引力。而且实际上,卢安克之前在德国发展的也特别好,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选择来山村支教呢?又是为什么支教十年呢?
坎坷的经历
卢安克是德国人,他还有一个双胞胎兄弟,他在帆船的做过学徒,当过教练,当过兵,参加了帆船设计比赛,他特别的富有创造力,之后还到了德国的汉堡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学习,和教授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好,与中国的不解之缘,还要从1990年卢克安来中国旅行开始说起。
1990年,卢克安来到中国旅行,人生地不熟,于是和中国的学生一起游历,这次的经历就已经被卢克安深深的记在了脑海里,之后他一直找机会来到中国,终于在1997年的时候又一次来到了中国广西,中国广西的农村在当时非常的落后,卢克安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觉得知识会改变一切,于是在当地开办了青年学习班,不过最后以失败告终,之后又在广西南宁的一所残疾学校里教书,最后因为就业证的问题进了警察局,而且那个时候,我国对待外国人也不是很友好,经常看到外国人就觉得是间谍,越落后的地区这种观念反而越强。
十年陪伴
卢安克回国后并不甘心,两年后又回到了南宁,在一所小学里教英语,但是当时的孩子们学习英语比较吃力,考试的时候年级成绩垫底,迫于家长和学校的压力,没有办法只能辞职。之后卢克安开始做青年志愿者,来往于广西的许多小村庄里,当地的孩子们十分感谢卢克安,感谢他免费教他们普通话,直到后来,卢克安来到了板烈村,并且在这里待了十年。
板烈村位置太过于偏僻,这里的人们经常打架,孩子之间打架,大人醉酒后打架,教育的设施不全面,孩子们对所谓的学习漠不关心,可是卢克安来到这里后,所有的事情都在默默的发生变化,卢克安每天静静的陪伴着孩子们,陪他们唠家常,陪他们吃饭做饭,将自己的生活和他们完全融入一体,他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变化,他在孩子的心目中不仅仅是一位老师,还是朋友,随着时间的变化,孩子们上课不再打打闹闹,而是认真听讲,并且卢克安发现孩子们打架的原因,只是喜欢武侠小说里的情节。卢克安的到来永远是板烈村孩子们心中的一道白月光。
感动中国,中国感动
人们知道了卢克安的努力后,投票想让他来树立正面形象做宣传,卢克安知道后立刻拒绝了,他来到这里只是想尽自己的能力改变孩子们,并不是为了得到些什么。在2006年的时候,《感动中国》节目组找到了他,想让他来做嘉宾,他听到之后连忙拒绝:“我不是想感动中国,是中国在感动我。”。
他说他在农村,从事乡村教育事业,一开始抱有强烈的期望,可是后来他发现这件事情只靠他一个人是很难,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将目标缩小,来到了板烈村,决定改变板烈村的孩子们。
不过之后卢克安生病了,无奈回到了德国,那些他曾经教过的孩子们,最后由于各种原因还是没有去上大学,各自走向了自己的人生。虽然说最后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是却影响到了很多人。
结语
卢克安在中国支教这几年,他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留守儿童的现状,更多的人来这里支教,为中国的支教开启了新的一段旅程。我们中国的社会发展逐渐前进,很多人为了挣到更多的钱,有了孩子之后便将孩子留在了农村,自己外出打工,可以说到现在还有好多的留守儿童在家里等待着父母的归来,而对他们的教育,也是不容人们忽视的,也值得大家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