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翻译 The Chinese are coming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英国媒体带着惊讶的口吻报道说,在伦敦,来自中国大陆的购物者数量本周仍在增加。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在英国可能是新闻,但对于从巴黎到日内瓦或者法兰克福这些欧洲城市,这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那儿的超市雇佣华语翻译都有好几年了。事实上,尽管很令人兴奋的讲,在一些如Burberry巴宝利或者Mulberry玛百莉等知名商店,圣诞节后的消费,中国消费者占三分之一,但真相却是英国很不擅长吸引中国的旅游者和观光客。我以前曾经写过,造成这种现象的大部分责任是因为英国没有无国界申根区域协议的成员资格,这个协定允许中国游客用一张签证就可到法国,德国,意大利和瑞士旅游。同时,另一个实情是中国游客会开辟他们自己觉得富有特色的景点的清单,在一次欧洲游中,这些景点都必须要浏览一次。然而。这些景点几乎都不在英国境内作为早期的北京居民(不久前),我有段时间曾经着迷于跟中国旅游团去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如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的总部,一个可从玻璃俯视满是斑点的混凝土办公大楼以及一条郊外的高速公路.我试图从一篇我们圣诞节双刊中的专栏随笔中了解这种新式的中国欧洲游的真相。这有点偏离主题,但却很有趣,这儿有一个片段: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操场上,还栽着也许是中国最出名的柳树,徐志摩使它成为了永恒的经典。徐志摩是20世纪的诗人,具有天分,情事多桀以及英年早逝(34岁时,飞机坠毁),这些特质使得他至今仍被人铭记。在过去的每一年里,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都会到此参观,近旁刻着徐志摩“再别康桥”诗句的大理石,也成为一景当地人以及从其他地方来的游客经过这片景色,都只是匆匆一瞥。但对于学校里学过徐志摩情诗的中国知识分子而言,这片由英挺的白色乳牛及拱形石桥守望的净土,已经成为这位早逝诗人的纪念场所。来此的中国游客,即使在拍照的时候,心中的感动也会浮现在脸上。徐志摩先生的诗句中或许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剑桥在中国民众心中,要比牛津更加耀眼。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于剑桥的赛船运动,毫不陌生的原因在欧洲这片中国民众最想畅游的大陆上,纪念树只是旅行新军行程中的一站,当然,一些历史悠久的景点,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威尼斯的大运河,都是中国热爱旅游的中产阶级的最爱。但由于高速发展的消费文化及相当不平法的文化,历史及政治背景,中国游客也制定了自己的一套专属旅行路线